【素舞手札】第六章 火为精灵泥为胎(上)| 月旦评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01
逛博物馆或者手捧古物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触呢?一直都以为不可名状,直到无意中邂逅了唐代李贺的这首诗。

 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为什么?那是因为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呀。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短短的一首诗,道出了天、人、神浪漫微妙的关系。
天地孕育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衍生出了神明之境。
若即若离,玄妙心灵以互动,我爱这种缥缈的思考与凝视。


02
中国是一个[用具崇拜]的民族,喜欢把日常的人造用具赋予一种神性,笃信“万物皆备于我”,草木鱼虫石头泥土一经他们的手均灵性顿生。
在那个意识萌芽的时代,锅碗瓢盆不仅仅只是糊口生存工具,它们自诞生以后就不断被添加进各种因素,被改变、演化、升华。
在人类进化的浩瀚长河中,我们何其有幸能随波逐流走一趟。
在某个温暖的午后,一头钻进博物馆,那一件件古老的器物默然无语,却隐含着穿透千年历史尘烟的悲苦。
当你在凝视它们的同时,它们也在凝视着你。
你隐约能感觉到,眼前这是凝固沉淀下来的古老文明、思想、智慧和情感。 每当这个时候,都会遐想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画面。 

嘿,你好吗?
这个泥娃娃是你吗?
你在想什么呢?

 03
一、最初的陶器是怎么发明的
古代中国习惯于把重大的发明归功于“圣人”,神话中说火是“燧人氏”发明的;陶是“舜”发明的。
时代的花火点燃需要大量薪柴,闪光智慧背后是人们大量的摸索与实践。厚积薄发还需一个妙手偶得——
也许是一次偶然,某个糊满了泥巴的篮子掉入了火堆之中,在火熄灭以后,他们发现之前那软趴趴还漏水的篮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而且滴水不漏。这个变化恰巧迎合了眼前生活需求。于是他们在受到启发之后开始摸索。
不久后划时代的标志出现了——陶器被发明。
陶器走到今天已有八九千年历史,在这之前人类了解到粘土湿润后原来具有可塑性,这是诞生的前提之一;
再者就是火的发现与使用,所以说陶器是泥与火之歌。


二、最初的陶器长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标准答案,从已出土的器物可以看出当时的陶器器形繁多,比如半坡遗址出土的有常见的钵、碗、罐、盆、瓮、盂、尖底瓶等,由于用途不同,款式也相对应变化。


相对于钵、碗、罐、盆等现在日常仍可见器形,尖底瓶让我感到疑惑,它们长这样——


尖尖的底部,怎么看都是立不稳的样子啊,那么它们当时是用来干嘛的?
有一种说法是: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
但是仰韶居民并没有水井,他们生活在河边上,从河里面取水,尖底瓶无论从容量运输等方面都不适合做为水器;
再者,出土的一些尖底瓶体积很小(约H10cm),也不应是盛水的用途;
据兰州研究史前文化的收藏家张靖先生考证推测,尖底瓶是作为礼器来使用的,另外也有可能做暖水瓶用——

据发掘资料,仰韶文化的居民居的半地穴居室内都设有一个灶坑和保存火种的砂陶罐。灶坑兼备做饭和取暖双重功能。灶坑内有燃烧后的灰烬,这些灰烬蓄热性能非常好,可以长时间保持热量。
仰韶居民为了在冷天或者夜里也可以喝到热水,就可以把装水的尖底瓶很方便的插进灰烬中。需要饮水时取出来,喝完再插进去。 

 我更愿意相信尖底瓶是用来温酒的,不信你看看,甲骨文不形象告诉我们了吗^ ^  

仰韶文化的陶器已经出现了彩陶,从花纹描绘痕迹来看已有使用毛笔的痕迹,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项艺术成就。
这个时期的彩绘以黑色为主,红色为辅,图案是在陶器还未烧制之前绘上去的,经过烧得程序,这些彩纹就与陶器融为一体不易脱落。 

在造型方面,也出现了形制奇特的异型器,比如下图中的“鹰鼎”——


实用与美观并存,整体显得十分优美和富有艺术感,这是一种多么浪漫的追求。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因为在后续青铜器介绍中会关联到。
”延伸至今已象征着一种法统与威严,而在原始时期它却是烹煮器,跟我们现在熬汤的锅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吧。
基本造型就是三只脚撑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容器。
为什么是三只脚呢?
聪明的祖先们经过反复实践得出三只脚比四只脚稳固,假若其中一只脚缺失了一截,三脚鼎最多也就是倾斜,凑合凑合还能继续用,但四脚鼎就立不稳了。
说到“”常人第一反应是三千年前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其实追溯久远一点,六、七千年以前,“”是陶制的。
在汉代以后,中国人逐渐不再用“鼎”来烹煮食物,而换成了“”,应该不陌生吧,就是釜底抽薪、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的釜。  
额,应该也陌生,因为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张相符的图片……渣像素的凑合一下吧,大概知道是啥轮廓……

 

三、最初的陶器是怎么制作的
新石器早期和仰韶文化的陶器基本都是手制,当然,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初级形式的陶轮——
结构简单,转速很慢,人称“慢轮”。 

小件的陶器直接用手捏制(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泥巴or玩橡皮泥),塑性容易,造型灵活、质朴、有趣;
另外就是局部制模形型的建模法
还有一种比较浅显的泥条筑成法——
把胚泥制成泥条圈成圈,层层叠起,然后再将里外抹平。

泥条盘筑法——同样道理,只是把一圈圈改为螺旋盘。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往往不大注重抹平的那个步骤,所以在内壁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一圈圈叠起/盘旋的痕迹,其中以小口尖底瓶最为明显。  

以上为手制陶器的大致方法介绍,轮制陶器则大体开始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盛行于龙山文化时期。

 04
系统整理笔记太累,暂时分享到这里。
当你走进博物馆的时候,切莫小瞧那一件件看起来很朴素的陶器哦,它们可是融合了人类智慧和追求的精灵。   

文章最后,看看这迷茫又带有希冀的眼神,它凝望着星空还是人类自己?

Sort:  

考古专业读得不错!

嘿嘿,悄悄骄傲ing😋

确定这尖尖的形状不是生殖器图腾崇拜?女神,我错了,居然这么想。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但确实有不少这种象征的物品,毕竟人类繁衍传宗接代开枝散叶壮大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像把女人塑造得丰乳肥臀也是好生育的象征。古建筑上这个应该也有专题吧,求科普~

比如这样的:

这样的日本应该有不少吧……
记得去年底一场拍卖,一个日本回流的生殖器造型香炉超多人竞拍,在此之前我还以为它会无人问津……最后拍了两万还是三万吧。

关于尖底瓶 - 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以及地中海周围的所有人也使用大型尖底瓶来储存液体,用于葡萄酒和橄榄油等。我所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设计更加坚固,底部不会像平底的一样容易掉落,其次是更容易将它们借着一个支点来滚动,以便将它们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你不必提起来搬。
附件:我在意大利Pompei 拍的。05016b.JPG

谢谢科普啊^ ^还有图片分享~就是很好奇它们如果装了东西是搁置在什么地方,有专门的架子么

要再穿越一下......古代在存储仓的泥地上挖个洞啊!

真想看看……

去Pompei不难,买机票就起行;想穿越就得找项少龙。

看来难了,找多啦A梦可能还快一点

各显神通罢。要不还是乖乖的坐航班,还可买旅游保。

恭喜你!您的这篇文章入选 @justyy 今日 (2018-05-07) 榜单 【优秀被错过的文章】, 回复本条评论24小时内领赏,点赞本评论将支持 @dailychina 并增加将来您的奖赏。

Congratulations! This post has been selected by @justyy as today's (2018-05-07) 【Good Posts You May Miss】, Steem On! Reply to this message in 24 hours to get rewards. Upvote this comment to support the @dailychina and increase your future rewards! ^_^

谢谢行长🍫

你知道我最喜欢你什么吗 — 总是话末还大方地塞给零食 🥥😘

陶器是泥与火之歌。

这句很美……

长知识!!最后一张我在《国宝会说话》里看到过~~

我也看过~感觉很惊艳,所以截图分享了😋

我也喜欢陶瓷。

嗯~我也很喜欢

你好cn区点赞机器人 @cnbuddy 谢谢你对cn区的贡献。倘若你不喜欢我的留言,请回复“取消”。

学识渊博的妹纸太有才了,钦佩至极!

蟹蟹贺老师的鼓励,有才不敢当😜,学到一些分享分享^ ^

👍苹果,我好崇拜你~😂

话说那个尖底瓶无论哪一种都是满满的智慧呀~

不要崇拜我,说爱我🤣(厚脸皮ing)从前的人们脑洞真的很大的,有些东西真是可爱得很

就是爱你爱着你
有悲有喜 有你 平淡也有了意义
就是爱你爱着你
甜蜜又安心 那种感觉就是你

来,大家和我一起唱~~🎵🎵🎵

这次居然不魔幻了,走心啊……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30
TRX 0.11
JST 0.034
BTC 66499.54
ETH 3203.31
USDT 1.00
SBD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