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对立题型的审题(1) ——一种热门命题方式的解读 |@hqy二哥贺汪泽原创首发

in #cn6 years ago

U9383P704DT20130718154922.jpg

审题是写作的基础。一个文题到手,先要看得懂,弄得明白,才能顺理成章地作出判断。而应试作文往往有些干扰因素,让你一时懵
懵懂懂,又作不出正确判断。所以,突破审题关,是应试作文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先觧析一种题型。

清点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我们发现有一种题型总在髙位震荡。如2004年全国四套卷;

(1)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2)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3)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4)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5)
四套话题作文釆取同一命题方式。省市题:

天津《材与非材》
辽宁题《平凡与自豪》
浙江题《人文素养与发展》
重庆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江苏题《水的灵动与山的沉稳》
广东题《语言与沟通》

以上话题作文也是釆取这种方式,占总命题15套的66%;2005
年全国卷三套题:

(1)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2)位置与价值
(3)《铭记与忘记》

三套话题作文仍是这种形式,省市题:

湖北《出乎其外与入乎其中》
也是这种形式。还有其他省市题可以转换成这种形式的有:

北京《说“安”》(《话说“安”与“不安”》)
重庆《自嘲》(《自嘲与自诩》)
天津《留给明天》(《把握今天与留给明天》)等,占总命题15套的46%;2006年又有四套题还坚持这种题型:
北京高职《说与做》
江苏《人与路》
浙江《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重庆《走与停》,占总命题量的24%。

这种题型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两个关键词,各代表一种行为或人生态度,并且构成对立关系。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两相对立题型。

两相对立题型是从八股文考试中的“两扇立格”,或者称之“立两柱格”的题型演化而来。行八股文初期,是当家品种。如: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乐天下者保天下》。

前一题实际上还有一句潜台词:“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矣”。这种题型,是在就“有道”与“无道”发言;后一题,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成: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则会维护天下人的利益。

言下之意:
以一己旳快乐为快乐的人则会弃天下为独夫矣。

不过,八股文題型与现代的这种题型也有很大区别:八股文的两扇立格本意是指具备主谓句型结构的題目中主词与谓词各做四股,然后用简括的一两句话总揽题意,收束全文。至于隐含于文題中与之对立的意思正文能否渉及则无关紧要了。

有意思的是,在八股文題追求新变时,出现所谓“截上题”或“冒下题”反而与现在的这种两相对立題型相仿佛。如有题型为:

文学:子游
出自《论语•先进篇》:“文学:子游、子夏。”意思说,孔子弟子中最有文釆的要数子游和子夏这俩个人。文題中只出现了子游,意为截了一句(古代称为“一章”)话的上半截为題,故称为“截上题型”。实际作文时,必須补出“子夏”来。如果做成八股的话,“子游”四股,“子夏”四股,方为符合功令的格式。或许这可以视为两扇立格的延伸模式。当今的题:

留给明天
也要补出“把握今天”才好做;做:
说“安”
能不涉及“不安”么?
当然,两相对立题型,在命题时,有的相当规范,如:

铭记与忘记
材与非材

两个关键词正相对应,构成矛盾关系或排中关系;也有的在词语表达时,并不符合这种规范,需要我们有一个解读过程,如:

人文素质与发展
语言与沟通
人与路

这并不构成对立关系;解读之后,才由隐变显,而方便我们作文。

人文素养,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其中受传统文化的潜移黙化的影响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比较高的人,他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关系时就比较和谐融洽,从而为个人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反之,他的亊业也就可能受阻,他的才华也就难以发挥,甚至为此而遗憾终身。“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话题换成规范的两扇立格题型,则是:

 重视人文素养与忽视人文素养

 如果用一个判断句式表达则成了:
       人文素养对一个人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样不同侧面推敲题意于深化对文题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人与人交流,双方都用普通话表达,则不存在听力沟通的障碍;如果都口出方言,山东说“虎”,广东说“火”,请博虎的人来灭火,就误了大亊,甚至会闹出人命来。这个意思用两相对立的题型表达,则为:

   推广普通话之必需与方言之痛

也可用判断句式表达:

方言有碍沟通

谈方言必然涉及普通话问题,不做成两扇立格是很难成文的。

 其实,“语言与沟通”这话题,还有更深入一层的意思,推广开去,凡是有碍于沟通的现象都应该在考生的视野之中,这样做起来,文章才饱满。

 “人与路”,本身也并不构成对立。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有人认为,路是先天就有的,你没去发现它,才误认为沒有路。从哲学的角度看,前者是唯物的,后者是唯心的、先验的。考生做成哲学论文,当然也是一种选择。但是,世界上的亊情是复杂的,初看荒谬的“先天有路”论,他并沒有“宏大叙亊”的目的,而是要针泛一些世俗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盲目从众现象,做亊想问題总爱随大流,不敢为天下先,本来就存在的现实可能性也被习惯势力淹没了。这种“从来如此”的思想障碍我们找出新思路,寻找新突破,自然应在革除之列。这个题换成:

      “有路”与“没有路”

成两相对立題型。如果换成一句话文题,情况又有些变化。表达“沒有路”的意思可命成:

      路靠人去开拓

表达“本来就有路”的意思则可命成:

      人应该有走新路的勇气

因为有的命題者本来就想让考生有多种多样的选择,不象其他文題只能就两个对立的关键词发表意见,所以,“人与路”的话题就更有灵活性。

当然,这样的大路题高考不再有,但这种命题形式还会存在。我们锻练的是适应命题思路,很快进入題境,节省每一秒钟用于答卷。

我是@hqy,退休老太太一枚,偶尔替二哥发发原创文,欢迎阅读点赞支持!

Sort:  

谢谢你这个勤奋的机器人!

@hqy, 世界上有一种人叫作家,你就是其中之一!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正在写一篇10000字的情书给 @cn-cutie.pie 可可 呢!

写你的情书去吧!

你今天过的开心吗?才子,才女,你参加月旦评了吗?有才的人都去参加了呢。倘若你想让我隐形,请回复“取消”。

真厉害啊!!

谢谢支持鼓励!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30
TRX 0.11
JST 0.033
BTC 63968.82
ETH 3136.80
USDT 1.00
SBD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