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伪好物’‘苏州片’的历史之三

in #photography6 years ago

基本上如果能把“苏州片”研究透彻了,在古代书画的市场流通领域内,就可以成为一个小专家了,毕竟知道什么是“假”才能知道什么是“真”。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正仪在展览画册前言中也说到:“本展览的核心是以往被视为缺乏价值的明末清初的传承作品,通常被称为’苏州片’…….

长久以来在学术界和鉴藏界,’苏州片’几乎等于’明末清初的伪作’或者’粗制滥造’的同义词,不但评价欠佳、研究论著稀少,当然也绝不是博物馆举办展览的首选。然而,’伪作’的原因相当多元,’伪作’的品质也存在不同高低的档次……

但是无论’摹本’或’伪作’,尚存有品质精良而值得珍重的佳作……明末清初的’苏州片’,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开发的’伪作’新领域。”

这一番言辞颇有为“伪好物”中的“苏州片”正名的意味,但不得不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一次展览的角度是新鲜的,并为中国绘画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伪好物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206展厅的大家都爱“伪好物”——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说起”、208展厅的以苏州为龙头-明中叶以后“伪好物”的新典范、210展厅的“伪好物”商店直击——充满魅力的热门商品以及212展厅的伪好物前进清宫等,前期共展出了49件作品。

下面就跟随我们的脚步去每一个展厅中一探究竟。第一部分为“伪好物”——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说起,这第一个展厅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从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讲起,这也是后来者仿制数量较多的作品之一,从这件名作被仿制的故事开始为观者理清“伪”的概念。

根据笔记小说记载,明代嘉靖年间的宰相严嵩父子非常想得到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便向官员王舒求,王舒根本就没有原作,于是他请一个叫黄彪的画师临摹了一本《清明上河图》进献,深得严嵩父子的喜爱,将其视为收藏书画之冠,但未曾想到,后来一个叫汤臣的装裱师向王舒索要贿赂不成,就向严嵩揭露了这画是假的,严嵩当然是火冒三丈,最终借故诬陷王舒,把他问斩了。

当然这个“因画致祸”的版本很多,牵涉到的人物包括宰相,官员,画师乃至装裱工匠,阶层来源很复杂。苏州片画卷中,托名仇英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非常多,画作本身以及拖尾文征名,许初等人题记虽非真迹,却反映了仇英画作结合苏州名流题记在艺术市场广受欢迎。

本卷大量利用青,绿,朱,紫色,并饰以金纹,极具斑斓瑰丽之感;用笔略为放逸,对人物情态,街市万象刻画生动,;错乱的地平面与天际线,狂放晕染延伸的坡岸,显示出对空间统一感的不在意。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9
TRX 0.12
JST 0.033
BTC 63318.34
ETH 3108.17
USDT 1.00
SBD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