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钱荒

in #cn6 years ago

在2013年6月6日这一天,中国银行界出现了一起黑天鹅事件,堪称中国式的金融风暴,拉开了中国“钱荒”的序幕。

#起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台了“4万亿”投资的一揽子经济复苏计划,2012年在“稳增长”的目标下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始终保持流动性充裕的状态。2013年6月份后,原本财大气粗的银行资金出现了相对比较紧张的现象,竟然也闹起了“钱荒”。在不缺钱的中国,银行突然缺钱,中国的银行业闹“钱荒”,让人感觉到百思不得其解。
事件起点:6月6日,市场传闻称,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资金本到期,但因为头寸紧张无法偿还,导致兴业银行同业市场千亿规模巨额到期资金违约,两家银行资金面皆告急。但在第二天,两银行双双出面辟谣。但是市场很快确认,违约的确存在,涉及金额为60亿。
半个月后,资金市场的疯狂行为更显示了银行业资金紧张的情景。
标志性事件:2013年6月20日,资金市场几乎失控而停盘:隔夜头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相当于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流动性不足“进一步升级,被称为中国金融业的“620钱荒”。
在2013年6月20日这一天,中国股市也面临着一个“黑色星期四”!沪综指大跌近3%,收盘失守2100点整数关,报于2084.02点;深成指则收跌3.25%,以8147.48点报收。两市均刷新了年内最低记录。国内市场资金利率飙涨,银行“钱荒”升级,让沪深股市损失惨重。自6月1日起的十五个交易日内,A股市值累计蒸发3.6万亿元。6月24日爆发的罕见股灾,两市当天就蒸发掉1.34万亿。
本人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市场原因:(1)银行不断追逐高利润,资产期限严重错配,大量资金投向金融、房地产等领域,脱离实体经济; (2)国际上美国QE3退出; (3)商业银行临近中期考核
政策原因:央行倒逼改革的博弈,"按兵不动"不放水,助推了这个事件发生并迅速蔓延。

#中国历史上的钱荒
在中国历史上,“钱荒”是唐宋时期出现的比较突出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在中唐时期,士大夫开始以“钱重物轻”或“钱少物多”来描述“钱荒”现象。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代史学家刘知几之四子刘秩提出“物之贵贱”与“钱之轻重”解释当时通货不足的问题。唐德宗时期,“物轻钱重,民以为患”,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钱重物轻”一直成为晚唐的社会问题。

“钱重物轻”的现象, 历五代而到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时期, 一直存在,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由于其间很少铸造新钱,“钱荒”问题越来越日趋严重。“钱荒”问题一直成为唐宋时期未能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到宋太祖宋太宗时期,“钱重物轻”或“钱荒”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原因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过程中,流通领域里因铜钱不足而引起的。

然而在两宋时期,钱荒经常发生的原因却不是因为铜钱短缺,当时宋朝廷铸造的钱币数量多得惊人,整个两宋时期,足有几亿贯的钱币铸出来,仅铜钱一种的铸造量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最多的。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最繁荣的时代,宋朝时中国GDP占世界比重60%,为各朝代第一。“中国五百年中仅见之伟大学者”、国学大师陈寅恪极为推崇宋朝,陈寅恪认为“两宋是中国的开启”,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因经济繁荣,两宋时期铸币量也极为巨大。北宋货币供需的总体状况是供大于求。北宋时期,朝廷每年铸币量高达一二百万贯、二三百万贯,是汉唐的数倍至数十倍。铸币最多的年份,宋神宗元丰元年铸币量超过500万贯,需耗费1万吨左右的铜,若将这500万贯铜钱一枚接一枚地排列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半。

在经济文化繁荣的宋朝,面对巨额的铸币量,然而宋代的人却偏偏又总在叫喊“钱少”,从北宋的中期就已经开始叫喊,一直叫喊到南宋灭亡,甚至还专门创造了一个词:“钱荒”。

在宋朝的商品货币流通过程中,一方面是不断呼喊的“钱荒”,然而另一方面面对的却是铜钱的大量蓄藏、销毁和外流,甚至在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壅滞不通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见,宋朝的“钱荒”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并不是真的货币商品流通中所遇到的“货币短缺”,而是一种结构性的供需失衡。对于宋朝的那些大商人、大高利贷者、大官僚、大地主来说,他们不仅没有什么“钱荒”,而且还储藏了大量货币。真正感到“钱荒”的主要是和商品经济关系最密切的中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和小农, 正因为他们手中缺少铜钱,才会出现苏轼所说“商贾贩卖, 例无现钱”的现象。宋朝时期,货币所遇到的结构性失衡性问题,就构成了宋朝不断发生“钱荒”这种社会经济现象。

#银行业的“钱荒”:钱哪儿去了?

中国2010年GDP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为8536.72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12年1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3.3万亿美元。

中国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至2010年,世界银行500强中,中国已有18家跻身其中。5家国有大型控股银行中,3家位居全球市值最大银行之列。全球最赚钱的前5家银行中,有3家来自中国。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总额、利润增长率、资本回报率在全球银行业中名列第一。2012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131.3万亿元,银行业表外业务(含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余额48.7万亿元,相当于表内总资产的36.4%。截至2013年5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39.6万亿元,总负债130.2万亿元。可见,总体上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充裕,资本充足率较高。

然而,2013年6月20日,中国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达到30%。“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这一指标可反映银行之间借贷的成本。30%的指标表明中国银行十分“缺钱”。

因中国总体上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这表明银行间资金紧张导致的“钱荒”,只是一场资金资源错配导致的结构性“钱荒”而已。银行资金过多地流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并不缺钱的国有企业。

据2013年中国审计署报告,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达3.85万亿元,银行贷款占比高达78.07%,贷款余额规模大约为3万亿,即银行贷款仍然是地方债的第一债务资金来源,银行是地方债务的最大债主地方债务中银行。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已超过100%,最高达189%。

中国的地方债危机重重,现有的募集资金投向一般是长周期的基建项目,短时期债务率是很难降低的,多半是3-5年的贷款,借新债还旧债不可避免。据2013年中国审计署报告显示,五个省会城市2012年借新还旧率超20%,最高38.01%。

同时,因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有国家信用的潜在影响以及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银行贷款偏好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银行业几乎所放贷款大都去了国企。因为银行放贷给国有企业,即使出现风险,比之放贷给中小企业,所追究的责任往往也不会太重。在这种情况下,当大型国有企业没有太多有效益的项目时,银行给国有企业的贷款,会变相地再次放贷出去,产生更高的利率。国有企业将多余现金放贷,形成影子银行。因而,过期放入影子银行中的资金,根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银行间、资金市场里空转倒腾套利。这种信贷狂增百害而无一利,造成市场特别是银行间资金紧缺,埋下了支付风险,抬高了资金成本,最终会成为金融危机隐患,造成了货币资源严重的资源配置错位。

可见,中国银行间资金紧张的问题,不是货币供应的不足,而主要在于货币资源的错配,导致货币资金很多时候只是在金融体系内进行着自我交易的循环游戏而已,银行业的贷款难以进入中小实体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又十分有限,这致使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其低下,还引发了寻租和高杠杆行为,带来了银行业资金的结构性缺乏和紧张,出现了独特的中国式结构性“钱荒”的社会经济现象。

#“钱荒”呼唤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市场化。
本人想到以下两点:
(1) 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形成;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2)大力扶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借助鲶鱼效应,逼迫商业银行结束躺着赚钱的时代,向社会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Sort:  

Very good post today my friend, keep up for success <3

@onlyone, 看到你的帖子,真是我的幸运啊!太棒了!

Interesting
I will follow you to see your future posts!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8
TRX 0.13
JST 0.032
BTC 61060.27
ETH 2927.58
USDT 1.00
SBD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