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一些聯想

in #cn7 years ago

這兩天加密貨幣的世界裡最熱門的新聞大概就是交易所關閉,以及連帶的價格暴跌吧。每當這種交易所出事的時候,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就會再次成為討論話題。

一旦開始瞭解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質,就會發現,現有的所有中心化的交易所,就某個層面而言,是個有點不相容的存在。或者,說得更極端一點,使用這種形式的交易所,等於放棄了加密貨幣本身內在所具有的一大優點。


Localbitcoins:一個相對去中心化的p2p交易平台

BTC好像還真的沒什麼實際用途 XD。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從法幣進入加密貨幣的一道門。

偶爾有需要買賣BTC的話,我都習慣先看看localbitcoins。雖然這還不是我想像中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但這樣一個相對去中心化的p2p交易形式,使用起來的確是舒服、安心的。

Localbitcoins無法在個人錢包之間交易,用戶必須先把BTC存在平台的錢包裡。

買家和賣家在這裡掛單交易,但不是一般交易所那種order book的形式,而比較像是刊登廣告的買賣布告欄。用戶可以選擇主動刊登廣告,說明你要求的買價或賣價,以及允許的最低和最高交易量。你也可以瀏覽已刊登的廣告,尋找符合你要求的買家或賣家,然後直接跟刊登廣告者聯繫。

所謂聯繫,即是進入平台的聊天介面。這時候,廣告刊登者即收到通知。有時候對方剛好不在線上,可能要等一會兒才得到回覆。

首先,直接向系統輸入你要買或賣的BTC數量,該數量的BTC便立即從賣方的錢包傳送到平台內建的託管服務(escrow),然後被鎖定。之後,賣方在聊天介面裡提供銀行帳戶資料,買方進行銀行轉帳(這部分當然是在平台以外完成,比如登入你的網路銀行,或跑去樓下的7-11匯款),完成後把轉帳單據上傳,賣方收到單據並核對他的銀行進帳記錄,確認沒問題後,再把原先已被系統鎖定的BTC釋放給買方。因為已被預先鎖定,所以賣方不太可能收到法幣後違約而不轉出BTC。託管服務讓雙方多了一層保障。

但可惜的是,在我所在的台灣,localbitcoins的使用者很少。只有在極少數時候,localbitcoins的報價才會比台灣唯二的吸血兌換商來得理想。所以,大部分時候我還是只能使用吸血兌換商的服務。

另一個選項,就是到Facebook社團找人交易,那是最原始意義的p2p交易,完全仰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但我不愛,這實在太麻煩了。

社團裡的交易通常依照交易所的買賣均價。就我這種奈米戶來說,均價和吸血兌換商報價的差距,以我的交易量算起來,省下的錢還不足以抵銷這整個過程的麻煩與不安——你只能從facebook帳號一再確認對方沒有「詐騙味」;有時還會被要求做視訊確認,甚至還得出門相約線下的面對面交易。

我一直覺得這個是弔詭的場景——我們交易的,是區塊鏈與智能合約技術所帶來的一種允許使用者進行無信任交易的加密貨幣,但這種facebook社團的原始交易形式卻像在買賣家裡的二手電冰箱。


關於BitShares

談到去中心化的交易所,自然少不了BitShares的討論。

不久前,我寫過兩篇關於BitShares的學習筆記(這裡,和這裡),總算稍微瞭解bitUSD的錨定與運作機制。

這種錨定法幣的加密資產,是BitShares整個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藍圖中的重要一環。

先說一般的交易所如何處置你的資金。當你使用法幣入金時,你便把你的錢交給了交易所代管;交易所收了你的錢,發給你IOU(你可以想像成賭場的代幣),你用這些代幣在他的平台上交易,直到你要離場(出金)時,再用剩餘的代幣換回你的法幣。

這即是中心化交易所的風險之一:你的錢在他手上,你在交易過程中所換取的所有加密貨幣,也都在他手上,你在帳戶上看到的,只是一組代表著IOU的數字。

在BitShares交易所,你可以用bitUSD進場。差別在於,這個bitUSD並不是交易所收下你的法幣之後再核發給你的IOU。換言之,BitShares交易所沒有代管你的法幣,或任何資產。跟中心化交易所不同的是,這個交易平台不負責代管用戶資產,只負責整合order book。

在BitShares所勾勒出來的生態系中,交易平台的邊緣將會有許多承兌商,負責把用戶的法幣換成錨定法幣的加密資產,然後讓用戶以加密資產進場。

這不是託管的關係,而是一次性的買賣關係;因此這不涉及託管所隱含的風險,而買賣交易的風險則用一個簡單的escrow服務即可解決。

這是一次性的買賣交易,因為承兌商可以有很多家,你出場時可以使用另一家承兌商換回你的法幣。而且,因為所換取的加密資產是錨定法幣的,所以這裡沒有匯率的問題,而所有承兌商只能在手續費與服務品質上競爭。

運用相同的錨定機制,任何國家的法幣都可以有相應的加密資產。而且,任何用戶,只要以特定數量的BTS作為抵押,就可以得到一筆bitUSD或bitCNY。因此,所謂的承兌商,可以是任何人。

所以,在理想的圖像中,BitShares平台的邊緣將形成另一個層級的去中心化市場——比如,我以BTS作為抵押後產生bitTWD,然後提供台灣用戶兌換bitTWD和TWD的服務,從中賺取手續費。當像我這樣的人夠多時,即形成了一個依附在BitShares平台的匯兌市場。

這就是BitShares為我們勾勒出來的一個理想願景。


我想像的去中心化交易,是這樣子的。

但我還幻想著另一種p2p的交易形式——直接在我的錢包和你的錢包之間交易。

首先有一個這樣的區塊鏈應用,作用掛單的平台。在這裡,不是由中心化的一方決定哪些幣允許交易,而是任何幣種只要有人想交易,就有市場。

假設A幣/B幣之間的交易。買方掛單以B幣買進A幣,掛單的時候也同時把他的B幣傳送到一個以智能合約運作的託管服務。這時候賣方取單,確認後賣方直接把他的A幣傳送到買方的A幣錢包。而前述的託管智能合約一旦偵測到這筆A幣傳送完成,即自動解鎖該筆B幣,傳送到賣方的B幣錢包。交易完成。

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平台只是負責整合order book,所有的加密貨幣流動都在用戶的錢包之間進行。我猜想,這樣的系統難處應該在於不同的區塊鏈協議(畢竟交易的是不同幣別)之間的互通吧?

BitShares需要透過所謂的gateway服務,把任何在平台上交易的幣種換成一種與其區塊鏈協議相容的代幣。或者,中心化的交易所把你的幣收下來之後,發給你一個暫時的IOU,也就是一種符合其內部系統協議的「代幣」。這些作法的目的就是要讓所有代幣在同一個區塊鏈協議(或交易所系統)內互通。

Steem內部市場的STEEM/SBD交易,就是一種p2p、錢包到錢包、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但這看起來很簡單,是因為STEEM與SBD原本就是同屬一個區塊鏈protocol的代幣。如果跨到不同的區塊鏈,是否還有這樣的可能?我不知道。

總之,這是一個技術白癡的幻想。就我目前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那麼一丁點的理解程度,說到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時,我腦中浮現的即是如此景象。

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本來就是帶著這樣的理想而來的,我是這麼想的。而如果我所想的沒錯的話,那些說著某國關閉交易所即宣判了某幣死刑的說法,到底是在說什麼呢?

Sort:  

要等競爭的兌換商多了 才不會讓吸血兌換商囂張

币与币的直接交易是有的,好像是个换币中心,以前有人介绍过的。但与法币(如人民币)就没有了,必须经过交易所了!

@ygern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activities with finding up and jogging. The 1st yrs tend to be the hardest. We are at our for six yrs non-halt.Carry on Performing at it. Perseverance and exertions tend to be the keys to results.

看好比特股!

現在好像可以買一些喔

奈米級~ ((那我該怎麼辦 冏

你根本大戶!

你如果是說食物的話,我算是第二,大戶是我公公。 :P

谢谢科普。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7
TRX 0.13
JST 0.031
BTC 62177.56
ETH 2918.14
USDT 1.00
SBD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