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书画的魅力

in #photography6 years ago

到了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爱好书法的帝王也是大有人在,宋高宗赵构便是其中之一。赵构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喜爱临摹书帖,最初学黄庭坚,中年又学米芾,但是并不以继承传统为满足,书法取向表现个人性情,得其天趣。

由于他身份的关系,不少人投其所好,无形之中也推动了南宋书法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言喻的。元明时期,转而提倡复古,晋唐书法艺术得以延续。然而不受传统束缚的意念也逐渐活跃起来,至明代浮现纵横跳脱的气息。

文人更加追求个性表达,不愿为时代所吞没,书法面貌纷杂多元,行草书尤其活泼自由,与当时依循传统法度者形成鲜明对比。明代的文徵明便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他在艺术领域的造诣很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

而正是这样一位颇有成就的大家,当初却因为字写得不好,而导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科举上的失利,使得文徵明到了53岁依然没有成就。而与他同年出生的好友唐寅早在16岁时就以童子试第一名考中秀才,29岁便在高中乡试中获得第一名。

这严重打击了文徵明的自信心,从此他发奋练字,每天临摹《千字文》,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到了九十岁高龄,仍日日在昏暗的油灯下孜孜不倦地练字。

正是后天的勤奋苦修,才有了他如今在书画上的伟大成就,也造就了其一丝不苟的艺术风格。清代以降,三代秦汉古文篆隶陆续出土,称得上得天独厚。

在务实的学术风气影响下,清人摩挲碑版,与刻帖互为所用,书法发展的视野串联古今,在篆书,隶书并行的基础上汲古创新,引领出一个新的方向。
古时,文人多集书画于一身。

书法为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绘画同样得益于书法的启发,自古以来,书画本就相通。中国水墨丹青的发展史就如同一曲恢弘壮丽的交响乐,唐有吴道子,兴人物画;

五代至宋初有荆浩、关仝,兴山水画;黄筌、徐熙善花鸟画,风格却又大不相同;元明兴文人画,书画合流;而到了清代,传统绘画也融合了欧洲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画法,开创了全新的艺术格局。秦汉时代是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

展览中看到,博物院挑选了历代人物、花鸟、山水等画作中的传世经典,希望能够通过一幅幅精选的画作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而这其中最亮眼的当属赵喦(yán)的《八达春游图》。

除了画作,展览中涉及的书法作品也颇具运动意味。古时的文人雅士,为了提升自己在书法上的造诣,会在临摹前贤的墨迹法帖之外,有意识地去观察人体的肢体动作,从中顿悟笔法,开创全新的境界。如今的不少体育竞技项目都源自古代,足球便是由古时民间流行的娱乐项目蹴鞠发展而来的。

张敦礼的《闲庭蹴鞠》,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人在树下踢球的场景。而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唐明皇击鞠图》更是传神刻画了在当时盛行的击鞠运动,而这项运动发展到了今天有了一个更加洋气的名字——马球。

赵喦是五代后梁时期的画家,他擅画人马,技法超绝。除此之外,他还爱好收藏名画,唐末离乱之际,他不惜重金收购名画五千余幅,称盛一时。

而赵喦相比于同期画家更为特殊的一点,他还是后梁太祖朱温的驸马都尉。正是这一特殊身份,让他有更多机会见识到一般画家难以描绘的宫廷生活。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也可以隔着时空窥视到当时贵族们的娱乐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绝非几张书画作品就能够简单概括的,博物院的这两项大展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正视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中国艺术立足世界的关键之道。

Sort:  

文章学得真好。个人对馆藏书画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还是不由自主为中国传统文化而自豪。😊

谢谢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我也是个学习的过程,看了展览之后更燃起深入了解的兴趣。😝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30
TRX 0.12
JST 0.034
BTC 63877.55
ETH 3143.56
USDT 1.00
SBD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