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教训

in #steempress6 years ago (edited)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国家特别看重历史教训,那无疑就是中国了,它用一本巨著——《资治通鉴》——来专门提示历史教训。然而,有负先贤们的期望,在吸取历史教训方面并不很成功,说明这一点的最有力证据就是:几乎所有的王朝都因类似的败政而衰亡。人们自然要问:这是智慧欠缺还是劫数难逃?

古人屡错屡犯

经历多次甚至数十次失败,意识到乃同一失误所致,在痛定思痛之后,断然改弦易辙,似乎仅需很低的智力。但历史所昭示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古代帝王们所犯的错误,许多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出现频率最大的大概是:纵容宦官;外戚专权;纵情声色,荒废朝政;因内廷专宠而轻定废立,酿成内乱;听信谗言,诛杀忠良;放纵权门,终至尾大不掉,等等等等。

宦官几乎是中国宫廷的特产,它本来没有什么政治功能,但常常弄到把持国柄的地步。秦二世而亡,固然秦始皇早已种下恶果,但宦官赵高专权乱政,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继秦而起的汉朝,在杜绝宦官乱政这一点上,似乎并未用多少心思,尤其是后汉一代,宦官的为恶已到了空前的地步,所谓“十常侍之乱”,实际上终结了汉帝国。不要以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就足以约束宦官擅权这种丑事。唐太宗固然有能力开创贞观之治,对宦官管束也较严,却无力阻止他的子孙宠用宦官,还在盛唐的唐玄宗时代,宦官就已横行宫廷了。以杀人立威的朱元璋,似乎明白不能让宦官干政的道理,明令“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恰恰是他,为有明一代宦官专权的登峰造极创造了条件:他在诛杀丞相胡惟庸时,竟将丞相这一职位也给废了,而皇帝又不是全能之人,岂能包揽政事?皇帝老子不信赖身边近臣,首先是宦官,叫他信赖谁去?永乐之后,宦官干政就成了常态。像魏忠贤这样的宦官,竟爬到了九千岁的高位,让九泉之下的朱元璋情何以堪!要明朝不亡,也天理难容了。清朝似乎还真的从明朝那里学了点东西,大部分时间中对宦官有所管束;但慈禧手下的几个宦官就够放肆了,现代清宫戏中哪里少得了那个大名鼎鼎的李莲英!自秦至清绵延两千年,皇帝老子并非全是白痴,他们就不能悟出并记住一条教训:绝不能委政于阉宦?
外戚专权的故事似乎没那么龌龊,但更加刀光剑影。汉代的皇权几乎操在外戚手中:诸吕、霍光、王莽、窦婴、田蚡、梁冀、何进,哪一个不统制着满朝文武?两汉之亡,不能说与外戚专权没有关系。此后的王朝焉能有教训?即使皇帝老子有教训,内廷里的女人们哪管得了兴亡大事?她要推举几个娘家人做官,说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但下一步就是外戚专权了。不过,自宋以后,皇室对于权力看管得越来越紧,外戚专权这种事确实少见了,这可以说是王朝得益于历史教训的一个难得亮点吧。

古代立个太子是皇帝老子的家事,岂容他人置喙?不过也并非完全如此。在正常情况下,帝位继承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无论立长立嫡,并不能轻易违反;如出现违规,大臣们就能以“事关社稷”为由进行干预,也不能一概以“皇帝家事”予以搪塞。但皇帝专宠嫩妻幼子这种事,哪朝哪代都少不了,以幼换长的争执也就难免了。要用“陛下务以社稷为重”一句话劝驾,岂为易事?刘邦、汉武都是极有主见之人,为废立之事也伤透脑筋,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朱元璋再老谋深算,也不会想到,他安排的建文帝还是被其叔父篡了,而且由此引发的内战祸及天下。“幼主难控天下”这种教训,按理说是易被后世人记住的。但万历还是忍不住要以其幼子取代太子,虽未如愿,还是纷扰多年。清代近三百年都没有确立一个清晰有序的继位制度,以致争执不断,为现代宫廷戏留下了无尽的素材。

如果就事论事,上面所述的宦官、外戚、立嗣等事,都不深奥复杂,但历两千年之久,就是没有立下一个铁打的规矩出来,以致纰漏不断,甚至屡酿祸乱,直至亡国灭族。可见,其中的教训,并不像初看起来那样容易吸取。

未必鉴古知今

与古人比较,现代人当然聪明多了,那些博览群书、鉴古知今的人,就更非古代帝王可比。但在吸取历史教训这一点上,似乎并未显示出智慧的优势。现代史上不幸出现的一连串失德败政,不仅有悖于古代史的教训,也悖于现代史的教训,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鼎革之后,似乎最不可能犯的错误就是左倾了。从遵义会议起直到七大为止,左倾不是被整整批了10年吗?若从1942年算起,王明等左倾分子在延安整风中不是被整整清算了3年吗?要说左倾的教训还不深,那么人类就无教训可言了。然而,后来犯的错误恰恰就是左倾,而且前后绵延近30年,其程度与规模都让在延安认罪服批的那些左倾分子相形见绌。今天,仅仅提到批武训传(1952)、强制集体化(1954)、整胡风(1955)、取缔私人工商业(1956)、反右(1957)、大跃进(1958)、整彭德怀(1959)、反修(1961)、突出阶级斗争(1962)、四清(1963)、整肃文艺界(1964)、文革(1966—1976),也会让人不寒而栗。正是那些在延安狠斗王明、博古、张闻天的人主导了这一切,他们能够这样健忘,能够心安理得地容忍被他们批得臭不可闻的“左倾”二字吗?

前30年盛行的个人迷信已经登峰造极,让全世界惊诧莫名。或许还可辩护:在现代中国尚无前车之鉴啊。但是,斯大林个人迷信的种种恶果,还不足以警醒世人吗?正是在苏联开始纠正斯大林个人迷信的1956年,中国官方反应迅速而积极,明确无误地表达了对苏共革新路线的某种支持。在天真的人看来,吸取教训的宣示言犹在耳,重犯个人迷信的错误简直不可想象。谁曾想,远超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接踵而来,而且“个人迷信”一词也奉命改译“个人崇拜”了。也许,有些人内心深处并不认为,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有什么不好,不是对斯诺说了“总要有点个人崇拜”吗?也许,认为外人的教训与我何干!

即便如此,熟读古书的人就不能参照一下古人的教训?开明的帝王也不乏自知之明,懂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自知有错则能下“罪己诏”。刚愎自用的帝王,在史家的笔下并不被宽待。这些古代的有用遗产,完全可以成为现代的执政资源,但一概被弃置一旁了。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人,岂肯折腰学古人?“绝不下罪己诏”啊。

就算斯大林这个外人的教训不足取,蒋介石这个地道中国人的教训岂能置若罔闻?蒋介石的独裁专制已被骂了几十年,延安时代哪一天不发声强烈谴责蒋介石的专制言论“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整整一代中国人,从官方教科书中学到的标准结论就是:蒋介石专制独裁政府反民主、反人民,最终自取灭亡。这条教训明明白白:独裁导致灭亡,民主才是成功之道。就是那个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的延安“窑洞对”,也郑重宣示了建政后的民主选择。但蒋介石还在从吴淞口败退台湾的船上,北京的口气就不同了:“不是骂我们独裁吗?说对了,我们就是独裁!”这个世界当然还少不了独裁者,人们对于朴正熙、蒋经国、李光耀这样的独裁者还不乏几分敬意。但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政绩换来的!“国民经济近于崩溃”这种政绩也能换来同样的敬意?即使是独裁也有程度之别,我们见过的那种则世无二例,那是1比10亿:10亿人不乐见的事情,一人就是敢定,文革中的“全面内战”不就是这样?就是在最高层内部,哪兴民主这种东西!1970年在庐山,几乎所有的人都主张设国家主席,只是一人反对就被否决了。否决也罢,还要将主张设国家主席的人批为反党分子,这种架势,古今中外何曾见过?

看了这一幕幕之后,对于人类吸取教训的能力,你还有信心吗?

难得教训

笼统地说“人类是不善于吸取教训的动物”,肯定没有说服力。立即可以作出反驳:被火烧痛一次的小孩,再也不会将手伸入火中了;你能说,小孩吸取教训的能力不强吗?不妨说,人类对于挫折的教训,有时很敏感,但有时则很迟钝。那么,为何会有这种差别呢?在什么情况下,教训才是难得的呢?这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世事纷繁,没有人能统观一切。不妨将兴趣集中在现代的社会决策。

由个人或集体决策的社会行为都可能失败。若败在失策,则应吸取教训以作后车之鉴。这正是千百年来智者所主张并奉行的圭臬,它已被誉为一种治国艺术。但无论给予什么哲学或伦理的包装,它实际上平凡至极,不含任何需要特别解释的深奥道理。人们真正的困惑,并不在于人类是否需要吸取教训,而在于有效吸取教训的成功事例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某种合理的解释。下面考虑几类主要的情况。

A 分散决策 有些事情纯由无数人几乎无意识地推着走,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不起作用或难起作用;即使参与者意识到行为不当,因而总结出某种教训,这种教训也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不被多少人理解;只要驱使众人盲目行动的那些因素依然存在,曾经发生的错误又将重复,甚至多次重复。在这种情况下,“难得教训”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乃是一种常态。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经济升温时期到来,对热门行业的过热投资就不可避免,直至使该行业形成超量的产能过剩,酿成新的危机。无论理智清醒的人如何警告,要阻挡那种投资的狂热,多半不起作用。不会因为有过度投资引发危机的教训,下一个循环就不再到来;即使那些因盲目投资而损失惨重的人,也未必在下一轮投资狂热中束手。这一类的教训对于干预市场少有作用,至多可能促使宏观经济管理者去调整某些市场机制。
B 独裁者决策 独裁者有多得不可胜数的理由不吸取任何教训。首要的理由是,他未必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独裁者多半是天生的自恋者,从来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高明,他的决定永远是对的。如果出现败局,他的下属多半出于恐惧而不愿意告以真相,让他依然沉浸在胜利的幻象中;即使他得到某些不利的信息,也会本能地归咎于他人,绝不愿轻易自认失策。即使他多少意识到某种失策,由于习惯性的固执,由于放不下脸面,由于意识形态的理由,更由于对失去控制的恐惧等等,也不愿改弦易辙。在以上种种情况下,指望独裁者吸取教训都是徒劳的。

C少数人决策 假定这少数人中缺少权威的最终负责者(否则就属于独裁者决策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受失败,在承认失败、吸取教训这一点上,人们不会有太多顾忌,但在寻找失败原因时,很可能意见不一,难以达成共识,这就不容易形成明确的教训。即使在某种共识之下形成了明确的教训,将教训贯彻于后续行动中,也可能因缺少果断一致的措施而遇到困难。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九龙治水”时期,大致就是如此。
就上面所考虑的情况而言,智力因素似乎不起什么作用。这一事实表明,即使将吸取教训寄希望于智者,看来也未必有什么结果。或许,智力还是可能发挥某种作用,但必须在某种较“纯粹”的条件下,这就是下面的情况:

D 纯理性决策 假定决策者是理性的个人或少数人,此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能正确地估量自己或群体的利益,去除了自恋、固执、虚荣、推诿、猜忌等等非理性因素。于是唯一的问题是:决策者如何从失败中正确地总结出教训呢?一般来说,这是一个经验归纳的问题,其成功率正比于失败的次数。一次性的失败很难让人确信某项举措失当;连续多次失败则很难让人确信举措完美无缺。但为得出一个可靠的教训,要付出多次失败的代价,必定不是人们所乐意的。如何用较少的失败达到同样的目的,那就需要智慧的力量了。
既然有种种缘由妨碍吸取教训,“难得教训”也就不足为怪了。

Sort:  

nice, keep it up

你今天过的开心吗?这是哪里?你是谁?我为什么会来这边?你不要给我点赞不要点赞,哈哈哈哈哈哈。假如我的留言打扰到你,请回复“取消”。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9
TRX 0.13
JST 0.033
BTC 63035.00
ETH 3022.97
USDT 1.00
SBD 3.82